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中西医结合用于例糖尿病性胃肠病患者治疗临床 

来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3

0 引言

糖尿病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该疾病最主要的临床特征是血糖升高,同时还会伴随很多其他症状或是并发症,从而逐渐降低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糖尿病性胃肠病是因糖尿病导致的各种胃肠道症状,在糖尿病初期胃肠道症状表现常不明显,因此容易被忽视,而随着病程的延长,会逐渐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情况出现,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食欲减退、食欲亢进、体重降低等[3-5]。糖尿病性胃肠病会使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并会影响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因此应当重视对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6]。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性胃肠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入选的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的61 例糖尿病性胃肠病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的差异,实施如下分组:(1)研究组(中医西结合治疗组)共有患者33 例,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之比为20:13,其中最大年龄患者为70 岁,最小年龄患者为40 岁,年龄平均值为(54.)岁;糖尿病病程最长的患者为20 年,病程最短的患者为2 年,病程平均值为(11.)年;胃肠病病程最长的为8 年,最短的为2 个月,平均病程为(1.)年。(2)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组)共有患者28 例,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之比为16:12,其中最大年龄患者为69 岁,最小年龄患者为42 岁,年龄平均值为(54.)岁;糖尿病病程最长的患者为22 年,病程最短的患者为2 年,病程平均值为(11.)年;胃肠病病程最长的为7 年,最短的为3 个月,平均病程为(1.)年。在性别、年龄、疾病病程、严重程度、症状表现等资料方面,两组差异均很小(P>0.05),均衡可比。且患者对本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积极配合进行治疗。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案,给予相应的降糖药物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指导其食用科学健康的饮食,并指导患者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适当运动,从而实现较好的控制血糖的效果[7]。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的胃肠病情况,给予患者营养神经药物、调节胃肠蠕动的药物、泻药、止泻药、抗菌药物、抑酸药等,具体使用何种药物,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确定[8]。在以上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分型,给研究组患者使用参菩白术散加减治疗。研究组33 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及中医疗法如下:(1)气滞型共有9 例,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胸闷、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使用中药汤剂中药物组成有人参、白术、山药、甘草、柴胡、缩砂仁、陈皮、积壳、香附等。(2)阴虚型共有4 例,临床表现为胃脘不适、便秘等,治疗原则为健脾养胃,养阴益气,中药组成有人参、砂仁、元胡、山药、大枣、沙参、生地、麦冬、白芍等。(3)虚寒性共有7 例,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吃东西后或是劳累、遇寒凉之后症状加重,腹泻。中药方剂组成包括人参、白术、高良姜、山药、吴茱黄、白获菩、干姜、缩砂仁、莲子肉、大枣等。(4)郁热型共有7 例,临床表现有胃脘胀满,有灼热感,口干口苦,便秘等,使用中药包括党参、白术、龙胆草、白获菩、青皮、泽泻、山药、柴胡、贝母、丹桅子等。(5)疲血型共有6 例,临床表现有胃院刺痛、食欲减退、纳差等,使用中药主要有人参、白获菩、山药、甘草、桔梗、檀香、缩砂仁、白芍、生蒲黄、元胡、香附等。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为显效,症状有所好转为有效,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将P<0.05 作为判定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之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为93.94%(31/33),对照组为85.71%(24/28),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疗效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研究组 33 18 13 2 93.94对照组 28 10 14 4 85.71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会有一系列的症状表现,一些患者会出现胃肠蠕动紊乱的情况,从而引发相应的胃肠道症状,称之为糖尿病性胃肠病,这是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9-12]。出现糖尿病性胃肠病之后,临床表现主要有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或是食欲亢进、消瘦等,对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降糖药物的吸收均产生不良影响,使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增大,不利于患者血糖控制,并可加快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3,14]。因此,应当及时给予糖尿病性胃肠病患者有效的治疗。常规西医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且容易产生药物副作用。而通过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疗法,采取中医辨证分型,给予针对性用药,会使临床疗效明显提升[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常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肠病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好,因此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7,18]。

上一篇:《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年审稿专家名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