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中医鬼才倪海厦经验总结大黄之用举隅 

来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倪海厦中医师汇通中西,医术精湛,对大黄等药的运用颇有心得。大黄种类繁多,有“西大黄”“将军”等别称;味苦,性寒,归手足厥阴经、手足阳明经、足太阴脾经;疗效显著而应用广泛,主要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止血逐淤通经、利湿退黄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急腹症、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的治疗[1]。笔者根据倪海厦《人纪》资料,现将其在消化道运用大黄的治疗方法整理分析如下。

1 大黄祛实经验总结

从胃至大肠的堵塞,均可使用大黄以“泻实”;倪海厦医师将解剖部位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产生了精准用药的方法。根据宿食积等积滞停留的解剖部位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应用方法,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崭新的思路。(1)胃大弯《金匮要略》记载:“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若因误食过期变质的食物而引发的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食后不消化,食后复吐。兼有恶心,呕吐,舌苔黄等热象表现,治以大黄甘草汤。以大黄泻下甚速,遂以甘草缓其峻性,可使大黄得清胃部积滞。若此“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由胃中阴寒而引发,兼有胃下垂,腹部隐痛等症状,治以吴茱萸汤,如《伤寒论》载“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2)十二指肠若腹诊见下脘穴、建里穴、水分穴处压痛,持续性不适,欲吐不吐;兼有舌苔干,脉强而有力,为宿食积滞停于十二指肠,治以调胃承气汤。即大黄甘草汤倍用,加半升芒硝。若大便似颗粒状、弹丸样,则应再加以润肠通便的火麻仁、杏仁,治以麻子仁丸[2]。(3)空肠与回肠若证见腹胀、腹满,腹诊关元压痛,因小肠实而大肠气满而引起的排气不断,治以小承气汤。以大黄直入小肠,厚朴扩张肠腔、增加肠中津液,枳实舒缓肠道[3],使小肠肠中气机通畅,积滞得清。(4)大肠食物停滞大肠,致大肠气机不畅而堵塞,证见腹痛拒按、无排气、腹诊双天枢压痛,分三种类型:①不大便多日;②因大便堵在大肠未全部堵塞而产生的长细条形粪便,硬似鞭;③因大便堵塞肠道但边缘留有空隙而产生的下利秽臭日数十次。治以大承气汤,即小承气汤加芒硝,以软坚散结。若兼有恶心,则治以大柴胡汤。若服大柴胡汤,病仍不解,再加芒硝。以恶心属少阳,大便不通属阳明,故以大柴胡汤治疗少阳阳明[4]。(5)阑尾如急性阑尾炎,证见腹痛严重、右侧腿弯曲、足三里下一寸的阑尾穴压痛,治以大黄牡丹汤。若阑尾炎引发腹膜炎,触诊阑尾点温热,其周凉,较单纯阑尾炎痛感降低、动则加剧,治以赤小豆当归散,以新鲜发芽的赤小豆,与当归二味药捣散服用,起宣发郁热之功。如《金匮要略》载:“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赤小豆当归散主之”。(6)便秘《金匮要略》言“病奔豚,有吐脓,有惊恐,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指出若突然受惊,自觉有气上至胸,同时伴有“腹满口舌干燥”,闻诊肠中漉漉有水声,是肠间有水气为因,治疗以己椒苈黄丸。(7)盲肠头端若证见右下腹隐痛,压之痛剧,患者不需屈膝,肌肤甲错,左手生命线附近常见蚕豆状大小的脂灰斑点,为湿在下焦,积久而成脓所致,如子宫、脐周、会阴的脓肿,治以薏苡附子败 酱散。

2 现代药理研究

(1)大黄药理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大黄主要化学成分中,含有药典中检控的指标成份—蒽醌类;作为大黄的特性成分、具有抗真菌和抗细菌的作用的蒽酮类,除此之外还有二苯乙烯类、鞣质、有机酸及多糖类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抗肿瘤,促进肠蠕动、增加肠内水分的致泻作用,促进血凝、降低血脂、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抗真菌、细菌、抑制乙肝病毒活性等多种作用[5]。(2)大黄临床应用在杨炀等人的临床研究中,大黄临床应用治疗的疾病有急性胰腺炎(有效率达70%)、肠梗阻、胃肠功能衰竭、皮肤病尿毒症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显著效果,以及治疗盆腔炎常见的下腹腰骶腹痛,促进周围血管扩张而提升散热能力有明显作用[6]。在孙冉的具体方剂研究中:桃核承气汤治疗瘀阻腹痛的治愈率为100%,其中大黄可以清淤、止痛,研究表明大黄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血容量的作用;且大黄紫花汤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具有显著成效[7]。

3 结束语

(1)通过深入探究1大黄祛实经验总结中七种证治,总结发现了大黄可直入小肠,如小承气汤,且现代临床研究显示,复方大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伴便秘患者时,具有加快小肠蠕动的作用[8]。此外,芒硝具有引药下行,使治疗部位下移的特点。如大黄甘草汤,本治疗胃中有积,加入芒硝易为调胃承气汤,即可治疗病位更为趋下的十二指肠实证。而小承气汤入芒硝为大承气汤,治疗部位便从小肠下移大肠,亦有此意。(2)大黄为祛实药,在治疗胃肠积滞时,虽然药性苦寒,但以祛实为主,泄热为辅。因此胃肠积兼有热象,需加芒硝等清热之品。芒硝和大黄配伍时,芒硝增加肠中津液而软坚,大黄可以泻下通便,二药相须为用。在具体临床应用中,应当四诊合参,脉证结合而治疗,不可拘泥一处。(3)大黄作为有多种功效的临床常用药,在运用过程中,在理解掌握传统中医理论中大黄的使用的同时,更应当进一步研究其临床药理功效,将两者有机结合运用,辩证协同运用上述经验方法,方可收获更佳的疗效。倪海厦医师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经验与创新型治疗思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

上一篇:快速康复外科胃肠道手术不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