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两位名人的病情再次引发社会大众对于肠道健康问题的关注。
8月29日,据环球网援引美联社消息,电影《黑豹》男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罹患结肠癌去世,终年43岁。一天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因“溃疡性大肠炎”出现恶化决定辞去首相一职。
一位是漫威票房最高的个人电影男主,一位则是政坛领袖。令人唏嘘的是,两人都是年纪轻轻就饱受病痛折磨。
早年,安倍接受日本杂志采访时曾透露自己初三那年便第一次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的症状,而博斯曼从确诊到离世仅相隔四年时间。
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刘骞指出,不同病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生活生存时间相差非常悬殊。如果是一期得到治疗的话,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或者更高,如果是四期发生了远处转移肠癌的话,5年生存率那就非常低了,在10%以下。
“杀伤力”到底有多大?发病率、死亡率均排前五
结直肠癌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
早在2017年,《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曾刊登文章称,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约有 281.4 万人死于癌症,其中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死亡率前五位中均出现结直肠癌。且在过去十年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表现为明显升高趋势。
而当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时,近20年美国同样的数据却在持续下降。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刘骞分析称,第一大原因就是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的改变。在中国人过去的饮食结构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偏少,粗粮比较多。在咀嚼和吞咽粗粮的过程当中,粗粮容易对上消化道食管、胃的黏膜构成一定的这种损伤,在反复损伤过程中,细胞就会容易突变,容易诱发食管癌与胃癌。
现在,随着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国人的饮食结构中蛋白质和脂肪占比逐渐上升,而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产物,如多环芳烃、苯丙吡这一类的物质,它对肠道黏膜的诱发、激变、恶变是起主要作用。
同时也有一些其他不良的饮食习惯,像过分摄取红肉、烧烤、腌制食物也有可能诱发消化道正常黏膜细胞的恶变。
虽然知名度不敌胃癌、支气管癌等等,但是一旦病发起来,结直肠癌对人们生活上的影响尤其不容小觑。
“比如说在发病了以后,它往往会有便血,排便次数的增加。晚期可以形成梗阻,无法排便。在治疗的过程当中的话,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因为要切除肿瘤,所以要连带切除肛门,要做永久性的。”刘骞介绍道。
早筛+综合治疗“两腿跑”,全球百亿市场等待爆发
好在面对这一大“杀手”,医学界已经涌现诸多治疗方法。据知情人士透露,安倍就曾先后接受过药物和血液治疗。
目前,在刘骞看来,国内肠癌的治疗是以手术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为核心的综合治疗。如果发现的比较早,在肠镜下就可以做切除。如果到中晚期的话,那么就需要做一个根治性的手术。后期还需要加放疗和化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等等。
当然,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处在萌芽期果断扼杀才是王道。《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建议,可以通过三级防治体系:初筛、精筛、诊治,逐步浓缩高危人群。且据肠癌早筛行业报告,早期结直肠癌治疗成本为3-5万,而晚期治疗费用往往超过30万。
在国际权威指南推荐的7种常见筛查肠癌方法中,基因筛查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肿瘤防治中心曾刊文称,结直肠癌基因检测对于结直肠癌具有三重意义:一是早期发现问题,二是指导病人用药,三是判断预后。
2015年时,全球知名市场调研公司GlobalData曾预计这一市场的庞大规模: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CRC)治疗市场将达到9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1亿元)。截至目前,国内市场前景可见一斑。
近年来,国内早筛市场动作频频。手段上,从传统的肠癌检查手段,比如肠镜检查、便隐血检测、CT造影等,升级为血液、粪便、AI影像等创新检测手段发力。创新的背后是有的医药公司独立部署,有的则与公立医院携手,各种布局“轮番上阵”。
在肠癌早筛市场,三家代表性企业康立明生物、诺辉健康、鹍远基因都拿到过单笔上亿元人民币融资。
与此同时,2018年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处也与华大基因挂牌联合实验室,并启动了结直肠癌防治基因检测公益项目。
新入局者也在蠢蠢欲动。一家在三大癌种领域都有早筛项目的公司创始人称,该公司的早筛技术也已经拓展到结直肠癌。未来利用早筛技术将能够从高危人群中找出早期癌症的患者,通过早筛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肿瘤病人的分期占比,进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上一篇:一商友谊联袂举办新年首档主题营销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