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分析 

来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0

炎症性肠病临床较为常见,疾病累及患者直肠、回肠,属于常见性慢性肠道疾病,患者有腹泻、腹痛等临床表现,严重患者有血便表现,疾病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和患者生活的环境以及遗传等方面因素有关[1-2]。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种类较多,其中美沙拉嗪较为常见,虽然美莎拉嗪治疗效果显著,但是不良反应也属常见[3]。为了提高炎症性肠病患者用药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开始尝试合理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其中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方案较为常用[4]。基于此,本文就本院炎症性肠病患者为例,总结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的可行性,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均为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本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总计92 例。纳入标准:(1)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经检查确诊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参与;(3)患者无用药禁忌。排除标准:(1)肠道切除术史患者;(2)近期试验用药患者以及药物禁忌患者。进行患者分组治疗,试验2组各46 例。试验1 组:男、女比例20:26 例;患者年龄22~62 岁,年龄均值(41.)岁;病程0.3~10 年,病程均值(5.)年。试验2 组:男、女比例18:28 例;患者年龄21~65 岁,年龄均值(41.)岁;病程0.3~12 年,病程均值(5.)年。试验1、2 组炎症性肠病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试验1 组:美沙拉嗪(Dr.Falk Pharma GmbH,批准文号:H,规格:0.5 g/片)治疗。药物口服1.0 g/次,4 次/d,连续治疗8 周。

试验2 组: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规格:0.21 g/粒)治疗。以上基础上益生菌口服2 粒/次,3 次/d,连续治疗8 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后效果、不良反应(腹泻、恶心、纳差)情况。

1.4 效果评价标准[5]

显效:炎症性肠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下降1 个等级。

有效:严重程度分级未下降但症状改善,结果好转。

无效:以上效果未达到。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数据分析

以SPSS 19.0 计算炎症性肠病患者试验指标数据。治疗后效果、不良反应等计数数据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平均年龄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时表示指标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1、2 组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后效果见表1。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1、2 组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56%(9/46)、4.35%(2/46)。经统计学计算,χ2=5.059 5,P=0.024 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当前,人们饮食结构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明显递增表现,对患者胃肠道功能影响明显,从而降低了生活质量、增加了致病菌感染风险[6-8]。炎症性肠病轻中度治疗以美莎拉嗪为主,重度或急性爆发型治疗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用药后对患者免疫系统影响明显,为了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开始倾向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维持肠道黏膜恢复、提高免疫力[9]。美沙拉嗪5-氨基水杨酸成分对白三烯、血小板活动因子等激发结肠黏膜炎症介质合成抑制作用明显,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可以控制炎症,但用药后恶心、呕吐等副反应情况明显,降低了治疗整体效果[10]。肠道菌群失衡是导致炎症性肠病的主因,肠道菌群变化对抗原刺激明显,从而增强了肠壁的通透性,加上黏膜免疫系统、肠上皮细胞代谢变化,进而导致肠道炎性反应[11]。机体肠道免疫系统受损是菌群失衡主因,肠道内菌群失衡滞后问题导致乳酸以及双歧杆菌数量降低,从而影响肠道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上皮组织损害、炎症,均为炎症性肠病的发生机制[12]。益生菌功效是平衡肠道菌群,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中可以保护肠道微生态环境优良状态,从而促进缓解炎症感染。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联合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症状体征改善,从而提高治疗预后效果[13]。黄亮研究指出,给予炎症性肠病患者益生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整体效果良好,可以促进患者症状恢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14-16]。

上一篇:新闻广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