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改善老年胃肠术后胃乏力症疗 

来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胃乏力症又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多发于腹部胃、肠手术后。胃乏力症属于继发性非机械性梗阻,临床表现为胃潴留症状,常在术后开始进流食后发生,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还会影响术后摄食、创面愈合、营养补给及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外科围术期管理和手术技术进步,许多伴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机会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胃乏力症发生率迅速上升。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干预胃乏力症及改善症状的较好方法,本研究选择了一组接受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手术后胃乏力症患病率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75例。入选标准:①有上腹部手术适应证,且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②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长期便秘患者;②老年痴呆症或严重认知障碍患者。全体入选对象按手术时间先后分为FTS护理组(46例)和对照组(45 例)。两组一般资料分布均衡,对比结果见表1。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上腹部手术常规护理,FTS护理组另执行FTS护理干预:①手术前进行手术及胃乏力症知识专项健康教育;②制定围术期饮食方案;③术前执行心、肺功能锻炼FTS 方案;④改进术前肠道准备;⑤应用作用短暂、起效快速的麻醉药物;⑥缩短手术时间;⑦手术结束后不常规留置胃管,限制液体进入量;⑧认真观察病情,进行疼痛干预;⑨24小时内撤除导尿管;⑩早期进食,开始床上及围床活动。

1.2.2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乏力症发生例数、胃肠道症状发生例数、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及住院总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入选对象一般资料计数数据及胃乏力症患病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检测,计量指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t 检验行组间显著性检测,P <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入选对象平均年龄、性别、胃部手术例数和肠道手术例数分布均无显著区别(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分组 平均年龄(岁) 男性[例(%)] 女性[例(%)] 胃部手术例数[例(%)] 肠道手术例数[例(%)]FTS护理组(n =38)68.30 (55.26)17(44.74)27(71.05)11(28.95)对照组(n =37)67.29 (64.86)13(35.14)22(59.46)15(40.54)t/χ P >0.05>0.05>0.05>0.05>0.05

2.2 两组对象术后胃乏力症患病率和疗效比较 FTS 护理组的胃乏力症患病例数、胃肠道症状、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及住院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1,P <0.05)。

表2 两组对象术后胃乏力症患病率和疗效指标比较分组 胃乏力症例数[例(%)] 胃肠道症状[例(%)] 术后进食时间(小时) 恢复肠鸣音时间(小时) 肛门排气时间(小时) 首次排便时间(小时) 术后住院时间(天) 住院总时间(天)FTS护理组(n =38) 6(15.79)9(23.68) 8.30 46.84 16.09 对照组(n =37)23(62.16) 25(67.57) 8.86 50.21 18.78 t/χ2 值 P<0.05<0.05<0.01<0.01<0.01<0.01<0.05<0.01

3.讨论

丹麦外科医师Kehlet在21世纪初提出了FTS设想,内容包括由外科医生、麻醉医生、营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等组成的多学科队伍,改进围手术期各种处理、应对措施,将现代医学最新进展、最新技术与传统医疗方法结合在一起,促进患者术后较快恢复[1]。目前,FTS已在国内广泛应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得到认可,显著增加了手术后患者康复速度。胃肠道手术后消化系统受抑制,老年患者自身存在着胃肠黏膜和肌层萎缩,消化道蠕动变慢,手术创伤后常发生肠粘连、肠麻痹,引起腹痛、腹胀、排气和排便推后等表现,这些症候群被称作胃乏力症,导致患者术后恢复延缓,住院时间增加。本研究发现,FTS护理组的胃乏力症患病例数、胃肠道症状、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及住院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提示FTS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胃肠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胃乏力症患病率,提高疗效,一些同类调查[2~5]与本文结果相同。

上一篇:阳明与脑之关系浅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