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中医临床路径年版 

来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30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肠病,主要出现腹泻或便秘的住院患者。

1 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肠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肠病(ICD-10编码:E11.902)。

2 诊断依据

2.1 疾病诊断 ①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7年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及2016年版《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②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内分泌代谢病学》(廖二元主编2014年版第3版)。

2.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临床常见证候:泄泻期有肝脾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便秘期有气虚便秘证、阳虚便秘证、阴虚便秘证、胃肠积热证。

3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①诊断明确,诊断为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②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4 标准住院日

一般≤14 d。

5 进入路径标准

①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的患者。②糖尿病并急慢性胃肠疾病者,或近半月内患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以及感染者,不进入本路径。③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6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7 入院检查项目

7.1 必需的检查项目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立卧位血压;肝功能、离子、肾功能;肝胆脾胰彩超;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或四肢血管多普勒检查;心电图。

7.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纤维结肠镜检查、腹平片、大便致病菌培养等。

8 治疗方法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泄泻期:①肝脾不和证选择抑肝扶脾、健脾止泻;②脾胃虚弱证选择健脾益气、升清降浊;③脾肾阳虚证选择温肾健脾,固肠止泻。便秘期:①气虚便秘证选择益气润肠通便;②阳虚便秘证选择温阳通便;③阴虚便秘证选择滋阴润燥、润肠通便;④胃肠积热证选择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可选择中药外用,如中药熏蒸、中药穴位贴敷等。还可以采用护理调摄要点。

9 完成路径标准

①泄泻期:腹泻,嗳气食少,腹胀症状好转。②便秘期:便秘,腹部不适症状好转。

10 变异及原因分析

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出现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并发症,或患有其它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退出本路径。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该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肠病,主要出现腹泻或便秘的住院患者。

1 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肠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肠病(ICD-10编码:E11.902)。

2 诊断依据

2.1 疾病诊断 ①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7年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及2016年版《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②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内分泌代谢病学》(廖二元主编2014年版第3版)。

2.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临床常见证候:泄泻期有肝脾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便秘期有气虚便秘证、阳虚便秘证、阴虚便秘证、胃肠积热证。

3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①诊断明确,诊断为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②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4 标准住院日

一般≤14 d。

5 进入路径标准

①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的患者。②糖尿病并急慢性胃肠疾病者,或近半月内患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以及感染者,不进入本路径。③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上一篇:针灸甲乙经治疗胃肠病取穴特色探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