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中医诊疗方案年版 

来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30

1 诊断

1.1 疾病诊断

1.1.1 中医诊断 参考2007年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与2016年版《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

1.1.1.1 病史 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1.1.1.2 主要症状 泄泻期:顽固性腹泻,腹泻后上腹胀满,厌食,恶心,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便秘期: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己的习惯>1 d,或两次排便时间间隔>3 d,大便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头眩心悸等。

1.1.1.3 主要体征 泄泻期:上腹部轻压痛,消瘦,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减弱或缺失等。便秘期:下腹部轻压痛,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减弱或缺失等。

1.1.1.4 辅助检查 立卧位血压,纤维结肠镜检查,肝胆脾胰彩超,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等。

1.1.2 西医诊断 参考《内分泌代谢病学》(廖二元主编,2014年第3版)。

泄泻期:腹泻,无黏液脓血便,腹泻前可有痉挛性腹痛伴肠鸣增多排便后症状可好转,便常规及培养无炎性成分及细菌生长。便秘期:排便费力,想排而排不出大便,干球状便或硬便,排便不尽感,病程≥6个月;排便次数<3次/周,排便量<35 g/d或>25%时间有排便费力;全胃肠道或结肠传输时间延长。

1.2 证候诊断

1.2.1 泄泻期

1.2.1.1 肝脾不和证 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1.2.1.2 脾胃虚弱证 脘腹痞闷,时缓时急,喜温喜按,纳呆食少,腹满肠鸣,身倦乏力,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缓。

1.2.1.3 脾肾阳虚证 腹泻肠鸣或五更泄,泻后痛减,形寒肢冷,乏力倦怠,面色恍晄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弱。

1.2.2 便秘期

1.2.2.1 气虚便秘证 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1.2.2.2 阳虚便秘证 大便干结,小便清长,面色晄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则减,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1.2.2.3 阴虚便秘证 大便干结,形体消瘦,头晕耳鸣,盗汗、颧红,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1.2.2.4 胃肠积热证 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2 治疗方法

2.1 辨证论治

2.1.1 泄泻期

2.1.1.1 肝脾不和证 治法:抑肝扶脾,健脾止泻。推荐方药:痛泻要方加减。白术、芍药、陈皮、防风、党参、山药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1.1.2 脾胃虚弱证 治法:健脾益气,升清降浊。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1.1.3 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肾健脾,固肠止泻。推荐方药:四神丸、附子理中丸加减。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熟附子、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也可选择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1.2 便秘期

2.1.2.1 气虚便秘证 益气润肠通便。推荐方药:黄芪汤加减。黄芪、陈皮、火麻仁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1.2.2 阳虚便秘证 温阳通便。推荐方药:济川煎。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1.2.3 阴虚便秘证 滋阴润燥,润肠通便。推荐方药:增液承气汤加减。大黄、芒硝、玄参、麦冬、生地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1.2.4 胃肠积热证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推荐方药:麻子仁丸加减。火麻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2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2.2.1 中药穴位贴敷 中药外敷神阙穴:五味子50 g,或五倍子50 g,研粉,醋调,贴神阙穴,7 d为1疗程。如脾胃虚弱者,可用党参、茯苓、白术、吴茱萸,适量贴神阙穴;脾肾阳虚者,也可用丁香、肉桂末,适量贴神阙穴,可以温中散寒。

2.2.2 中药熏蒸 可采用健脾中药汤剂直接或用仪器熏蒸足部。

2.3 护理调摄要点

2.3.1 心理护理 关心开导患者,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辩证施护。

上一篇: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中医临床路径年版
下一篇:没有了